烦恼之谜

发布时间:2024/4/24 浏览量:

              烦恼之谜

一位西方的心理学家曾经叹道,人类总是不惜代价忙碌于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改造,却极少去关注直接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自身的内心世界,以至于我们每天不得不挣扎在无穷的心理困扰之中。如果说这位学者的话除了稍有偏激外还有些道理的话,那么,我们愿与读者一起揭开最经常困扰我们的一种心理现象﹣-"烦恼"之谜。

烦恼从何而来

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,烦恼起源于欲望。欲望不得满足,便会心生烦恼。然而,人的欲望是不会有止境的,不可能永远得到满足。一个乞丐的欲望当初恐怕只是丰衣足食,然而,丰衣足食之后,便想人前人后有些"面子",有"面子"就要有权力、有地位,这些都满足之后,又会渴求长生不老。《渔夫和金鱼》的故事再恰当不过地描述了人的这种天性。由此可见,人们烦恼与否与欲望的高低有直接的联系,欲壑难填,不知进退的人总免不了烦恼缠身。

烦恼虽然起源于欲望,却总是发生于同他人的比较。本来是同学,可是人家居然当了处长,自己仍然是一个职工;本来彼此都是处长,可是人家官运亨通,被提拔为局长,又有权,又有钱。由此一比,心中便忿忿不平,烦恼便不期而至。很显然,差异是永远不会消失的,因而,过于比较的人就永远摆脱不了烦恼。

烦恼的产生也有规律

烦恼的产生有规律吗?有,试述如下:

规律一,人人都有烦恼。贫穷者烦恼,富人也未必不烦恼,怕自己被绑架,怕儿女学坏。下岗者烦恼,上班族何尝就不烦恼?工作出色,会饱受嫉妒;工作平庸,又会被人蔑视为无能,怎能不叫人心生烦恼?打"光棍"固然烦恼,然而,结了婚的人就全无烦恼?钱钟书先生说得好,婚姻就好比围城,城外的人想打进去,城里的人想冲出来。由此看来,凡人皆有烦恼,善于调解自我的人可能少些烦恼,但绝不可能永远没有烦恼。

规律二,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烦恼源。烦恼都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,它可大可小,小者如等车不来、饭食不对胃口、别人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。大者如考试不理想、生意赔本、情场失意、事业受挫,乃至于亲人故去,生理缺陷,病痛缠身等等。由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不同,价值观念不同,心理承受能力不同,同一件事情对有些人来说根本不构成刺激,而对有些人来说则惶惶不可终日。有些人确有难以解脱的烦恼,有些人则属自寻烦恼。

规律三,烦恼中人往往是"当局者迷"。陷入烦恼中的人们,往往思维僵化,爱钻"牛角尖",而一经别人点拨和劝慰,则往往自己也觉得自己可笑,事已至此,何必还自我折磨呢?然而,较为严重的烦恼,则无论别人怎样劝慰,都需一段时间平复心境,逐渐地走出烦恼的阴影。这就提示我们,当烦恼久久萦绕于心头之际,最好是去看心理咨询师,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。需要科学的方法,更需要一定的时间。

规律四,烦恼具有双重作用。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烦恼是人生的导师,它教会人们思索,使人变得深沉成熟。尽管在烦恼产生的当时难于忍受,事后却会成为一种经验,一笔财富。古往今来,凡成大事者,无不饱经磨难,是生活的"炼狱"使他们变得坚强、果敢,因而,能言别人之不敢言,为人之所不能为。

从消极的方面来说,烦恼可以消磨人的斗志,泯灭人的良知,长期的、严重的烦恼则可使人躯体免疫机能下降,易于罹患各种身心疾病,更容易使人由精神危机变成精神崩溃,导致轻生自杀行为和暴发各种心理疾病,如抑郁症、恐怖症、焦虑症等等。

烦恼的本质

欲望无人不有,外界的不良刺激也无所不在。那么,为什么有的人烦恼多些,有的人烦恼少些呢?这就是我们所要揭示的烦恼的本质:烦恼的产生不仅不取决于人的欲望的高低,也不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大小,根本取决于人们对于刺激的领悟和解释。

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领悟、合理地解释生活中的刺激,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出不良情绪,而不良情绪又会反作用于人的行为,造成行为的无力与失误,不良行为效果再作用于我们的大脑,又会造成新的不良情绪,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。鞍山市有一位学生小 B ,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,自以为考进重点大学胜券在握。不巧的是在一次模拟考试中,名次排到了全班的第10名。对于名次偶然落后这个刺激,小 B 认为是一种天大的打击,为此,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食不甘味,寝不安生,以为无颜再见老师和同学,更愧对自己的父母,于是199697日在家中跳楼自杀。试想,如果他能合理地解释自己偶然的失误,他就不会感到如此巨大的烦恼;如果他能在冥思苦想中理清自己的思路,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,他就会加倍努力,去迎战高考。不幸的是,他陷入由错误的解释﹣恶劣的情绪﹣﹣反常的行为﹣﹣更恶劣的情绪﹣﹣丧失理智的行为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,令父母、同学无不为之惋惜。其实,如果每一位考生都能把高考解释为一种机会和挑战,认为自己有幸参加高考,已属青年中的佼佼者,况且"条条大路通罗马",自然就不会过分紧张和焦虑,即使榜上无名,也会重新闯出一条成功的道路。

除认知因素外,烦恼的产生还与人的下列因素直接相关。

(1)气质。抑郁质(即弱型神经类型)的人敏感多,经常用"放大镜"看待不良刺激,因而总是自寻烦恼,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即属此类的典型。

(2)性格。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和狭隘心胸的人,或苛求于己,或苛责于人,为此,烦恼总是不断。

(3)心理准备。对事情的结果有两手准备的人不易因不良刺激而感到太多的烦恼。相反,期望值高,而事后的结果与意料相反,则极易使人产生烦恼。

此外,烦恼的程度与人的社会经历,与人的价值观念,与人的承受能力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。为此,刚刚步入社会和尚未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。学会把每一次挫折视为一次锻炼机会,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幸。